diff --git a/docs/zh/14-reference/03-taos-sql/03-table.md b/docs/zh/14-reference/03-taos-sql/03-table.md index 5c49d79823..df4248c813 100644 --- a/docs/zh/14-reference/03-taos-sql/03-table.md +++ b/docs/zh/14-reference/03-taos-sql/03-table.md @@ -44,7 +44,7 @@ table_option: { 1. 表(列)名命名规则参见[名称命名规则](./19-limit.md#名称命名规则)。 2. 表名最大长度为 192。 3. 表的第一个字段必须是 TIMESTAMP,并且系统自动将其设为主键。 -4. 除时间戳主键列之外,还可以通过 PRIMARY KEY 关键字指定第二列为额外的主键列。被指定为主键列的第二列必须为整型或字符串类型(VARCHAR)。 +4. 除时间戳主键列之外,还可以通过 PRIMARY KEY 关键字指定第二列为额外的主键列,该列与时间戳列共同组成复合主键。当设置了复合主键时,两条记录的时间戳列与 PRIMARY KEY 列都相同,才会被认为是重复记录,数据库只保留最新的一条;否则视为两条记录,全部保留。注意:被指定为主键列的第二列必须为整型或字符串类型(VARCHAR)。 5. 表的每行长度不能超过 48KB(从 3.0.5.0 版本开始为 64KB);(注意:每个 VARCHAR/NCHAR/GEOMETRY 类型的列还会额外占用 2 个字节的存储位置)。 6. 使用数据类型 VARCHAR/NCHAR/GEOMETRY,需指定其最长的字节数,如 VARCHAR(20),表示 20 字节。 7. 关于 `ENCODE` 和 `COMPRESS` 的使用,请参考[按列压缩](../com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