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date administrator-ch.md

This commit is contained in:
haojun Liao 2019-12-04 15:56:59 +08:00 committed by GitHub
parent 3c283b3d2b
commit 24a8e3a65b
No known key found for this signature in database
GPG Key ID: 4AEE18F83AFDEB23
1 changed files with 88 additions and 34 deletions

View File

@ -2,15 +2,15 @@
## 文件目录结构
安装TDengine后,默认会在操作系统中生成下列目录或文件:
安装TDengine的过程中,安装程序将在操作系统中创建以下目录或文件:
| 目录/文件 | 说明 |
| ---------------------- | :------------------------------------------------|
| /etc/taos/taos.cfg | TDengine默认[配置文件] |
| /usr/local/taos/driver | TDengine动态链接库目录 |
| /var/lib/taos | TDengine默认数据文件目录,可通过[配置文件]修改位置. |
| /var/log/taos | TDengine默认日志文件目录,可通过[配置文件]修改位置 |
| /usr/local/taos/bin | TDengine可执行文件目录 |
| /etc/taos/taos.cfg | 默认[配置文件] |
| /usr/local/taos/driver | 动态链接库目录 |
| /var/lib/taos | 默认数据文件目录,可通过[配置文件]修改位置. |
| /var/log/taos | 默认日志文件目录,可通过[配置文件]修改位置 |
| /usr/local/taos/bin | 可执行文件目录 |
### 可执行文件
@ -25,22 +25,78 @@ TDengine的所有可执行文件默认存放在 _/usr/local/taos/bin_ 目录下
## 服务端配置
TDengine系统后台服务由taosd提供可以在配置文件taos.cfg里修改配置参数以满足不同场景的需求。配置文件的缺省位置在/etc/taos目录可以通过taosd命令行执行参数-c指定配置文件目录。比如taosd -c /home/user来指定配置文件位于/home/user这个目录。
TDengine系统后台服务程序是`taosd`,其启动时候读取的配置文件缺省目录是`/etc/taos`。可以通过命令行执行参数-c指定配置文件目录比如
```
taosd -c /home/user
```
指定`taosd`启动的时候读取`/home/user`目录下的配置文件taos.cfg。
下面仅仅列出一些重要的配置参数,更多的参数请看配置文件里的说明。各个参数的详细介绍及作用请看前述章节。**注意:配置修改后,需要重启*taosd*服务才能生效。**
- internalIp: 对外提供服务的IP地址默认取第一个IP地址
- mgmtShellPort管理节点与客户端通信使用的TCP/UDP端口号默认值是6030。此端口号在内向后连续的5个端口都会被UDP通信占用即UDP占用[6030-6034]同时TCP通信也会使用端口[6030]。
- vnodeShellPort数据节点与客户端通信使用的TCP/UDP端口号默认值是6035。此端口号在内向后连续的5个端口都会被UDP通信占用即UDP占用[6035-6039]同时TCP通信也会使用端口[6035]
- httpPort数据节点对外提供RESTful服务使用TCP端口号[6020]
- dataDir: 数据文件目录,缺省是/var/lib/taos
- maxUsers用户的最大数量
- maxDbs数据库的最大数量
- maxTables数据表的最大数量
- enableMonitor: 系统监测标志位0关闭1打开
- logDir: 日志文件目录,缺省是/var/log/taos
- numOfLogLines日志文件的最大行数
- debugFlag: 系统debug日志开关131仅错误和报警信息135所有
**internalIp**
- 默认值操作配置的IP地址列表中的第一个IP地址
对外提供服务的IP地址。
**mgmtShellPort**
- 默认值: _6030_
数据库服务中管理节点与客户端通信使用的TCP/UDP端口号。
> 此端口号在内向后连续的5个端口都会用于UDP通信即使用的端口是 _6030_ - _6034_ 。此外TCP还会使用端口 _6030_
**vnodeShellPort**
- 默认值: _6035_
数据节点与客户端通信使用的TCP/UDP端口号。
> 此端口号在内向后连续的5个端口都会用于UDP通信即使用的端口是 _6035_ - _6039_ 。此外TCP还会使用端口 _6035_
**httpPort**
- 默认值: _6020_
RESTful服务使用的端口号所有的HTTP请求TCP都需要向该接口发起查询/写入请求。
**dataDir**
- 默认值:/var/lib/taos
数据文件目录,所有的数据文件都将写入该目录。
**logDir**
- 默认值:/var/log/taos
日志文件目录,客户端和服务器的运行日志将写入该目录。
**maxUsers**
- 默认值10,000
系统允许创建用户数量的上限
**maxDbs**
- 默认值1,000
系统允许的创建数据库的上限
**maxTables**
- 默认值650,000
系统允许创建数据表的上限。
>系统能够创建的表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单纯地增大该参数并不能直接增加系统能够创建的表数量。例如,由于每个表创建均需要消耗一定量的缓存空间,系统可用内存一定的情况下,创建表的总数的上限是一个固定的值。
**monitor**
- 默认值1激活状态
服务器内部的系统监控开关。监控主要负责收集物理节点的负载状况包括CPU、内存、硬盘、网络带宽、HTTP请求量的监控记录记录信息存储在`LOG`库中。0表示关闭监控服务1表示激活监控服务。
**numOfLogLines**
- 默认值10,000,000
单个日志文件允许的最大行数10,000,000行
**debugFlag**
- 默认值131仅输出错误和警告信息
系统(服务端和客户端)运行日志开关:
- 131 仅输出错误和警告信息
- 135 输入错误ERROR、警告WARN、信息Info
不同应用场景的数据往往具有不同的数据特征比如保留天数、副本数、采集频次、记录大小、采集点的数量、压缩等都可完全不同。为获得在存储上的最高效率TDengine提供如下存储相关的系统配置参数
@ -66,15 +122,14 @@ TDengine系统后台服务由taosd提供可以在配置文件taos.cfg里修
## 客户端配置
TDengine系统的前台交互客户端应用程序为taosWindows平台上为taos.exe可以使用taos.cfg来配置启动和运行配置项。可以使用 `taos -?` 来获取全部的可选项。
启动的时候如果不指定taos加载配置文件路径默认读取`/etc/taos/`路径下的`taos.cfg`文件来设置启动选项,如果在默认路径下找不到配置文件,则使用默认配置的设置来启动程序,并且会在启动的时候打印一行告警信息。指定配置文件来启动`taos`的命令如下:
TDengine系统的前台交互客户端应用程序为taosWindows平台上为taos.exe。与服务端程序一样也可以通过设置taos.cfg来配置`taos`启动和运行的配置项。启动的时候如果不指定taos加载配置文件路径默认读取`/etc/taos/`路径下的`taos.cfg`文件。指定配置文件来启动`taos`的命令如下:
```
taos -c /home/cfg/
```
**注意:启动设置的是配置文件所在目录,而不是配置文件本身**
如果`/home/cfg/`目录下没有配置文件,程序会继续启动并打印如下告警信息:
```
```markdown
Welcome to the TDengine shell from linux, client version:1.6.4.0
option file:/home/cfg/taos.cfg not found, all options are set to system default
```
@ -83,11 +138,17 @@ option file:/home/cfg/taos.cfg not found, all options are set to system default
客户端配置参数说明
**masterIP**
客户端默认发起请求的服务器的IP地址
- 默认值127.0.0.1
客户端连接的TDengine服务器IP地址如果不设置默认连接127.0.0.1的节点。以下两个命令等效:
```
taos
taos -h 127.0.0.1
```
其中的IP地址是从配置文件中读取的masterIP的值。
**locale**
- 默认值系统中动态获取如果自动获取失败需要用户在配置文件设置或通过API设置
- 是否必须设置:否
TDengine为存储中文、日文、韩文等非ASCII编码的宽字符提供一种专门的字段类型`nchar`。写入`nchar`字段的数据将统一采用`UCS4-LE`格式进行编码并发送到服务器。需要注意的是,**编码正确性**是客户端来保证。因此,如果用户想要正常使用`nchar`字段来存储诸如中文、日文、韩文等非ASCII字符需要正确设置客户端的编码格式。
@ -99,7 +160,6 @@ TDengine为存储中文、日文、韩文等非ASCII编码的宽字符提供
**charset**
- 默认值系统中动态获取如果自动获取失败需要用户在配置文件设置或通过API设置
- 是否必须设置:否
如果配置文件中不设置`charset`在Linux系统中taos在启动时候自动读取系统当前的locale信息并从locale信息中解析提取charset编码格式。如果自动读取locale信息失败则尝试读取charset配置如果读取charset配置也失败**则中断启动过程**。
@ -127,7 +187,6 @@ locale zh_CN.UTF-8
**sockettype**
- 默认值UDP
- 是否必须设置:否
客户端连接服务端的套接字的方式,可以使用`UDP`和`TCP`两种配置。
在客户端和服务端之间的通讯需要经过恶劣的网络环境下如公共网络、互联网、客户端与数据库服务端连接不稳定由于MTU的问题导致UDP丢包的情况下可以将连接的套接字类型调整为`TCP`
@ -135,8 +194,7 @@ locale zh_CN.UTF-8
>注意:客户端套接字的类型需要和服务端的套接字类型相同,否则无法连接数据库。
**compressMsgSize**
- 默认值:-1
- 是否必须设置:否
- 默认值:-1不压缩
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进行消息通讯过程中,对通讯的消息进行压缩的阈值,默认值为-1不压缩。如果要压缩消息建议设置为64330字节即大于64330字节的消息体才进行压缩。在配置文件中增加如下配置项即可
```
@ -146,7 +204,6 @@ compressMsgSize 64330
**timezone**
- 默认值:从系统中动态获取当前的时区设置
- 是否必须设置:否
客户端运行系统所在的时区。为应对多时区的数据写入和查询问题TDengine采用Unix时间戳([Unix Timestamp](https://en.wikipedia.org/wiki/Unix_time))来记录和存储时间戳。Unix时间戳的特点决定了任一时刻不论在任何时区产生的时间戳均一致。需要注意的是Unix时间戳是在客户端完成转换和记录。为了确保客户端其他形式的时间转换为正确的Unix时间戳需要设置正确的时区。
@ -175,7 +232,6 @@ SELECT count(*) FROM table_name WHERE TS<1554984068000;
**defaultUser**
- 默认值root
- 是否必须设置:否
登录用户名,客户端登录的时候,如果不指定用户名,则自动使用该用户名登录。默认情况下,以下的两个命令等效
```
@ -190,7 +246,6 @@ taos -u abc
**defaultPass**
- 默认值taosdata
- 是否必须设置:否
登录用户名,客户端登录的时候,如果不指定密码,则自动使用该密码登录。默认情况下,以下的两个命令等效
```
@ -198,8 +253,7 @@ taos
taos -ptaosdata
```
TCP/UDP端口以及日志的配置参数与server的配置参数完全一样。
TCP/UDP端口以及日志的配置参数与server的配置参数完全一样。使用命令`taos -?` 可查看`taos`允许的可选项。
## 用户管理
@ -312,6 +366,6 @@ KILL STREAM <stream-id>
## 系统监控
TDengine启动后会自动创建一个监测数据库SYS并自动将服务器的CPU、内存、硬盘空间、带宽、请求数、磁盘读写速度、慢查询等信息定时写入该数据库。TDengine还将重要的系统操作比如登录、创建、删除数据库等日志以及各种错误报警信息记录下来存放在SYS库里。系统管理员可以从CLI直接查看这个数据库也可以在WEB通过图形化界面查看这些监测信息
TDengine启动后会自动创建一个监测数据库`LOG`并自动将服务器的CPU、内存、硬盘空间、带宽、请求数、磁盘读写速度、慢查询等信息定时写入该数据库。TDengine还将重要的系统操作比如登录、创建、删除数据库等日志以及各种错误报警信息记录下来存放在`LOG`库里。系统管理员可以通过客户端程序查看记录库中的运行负载信息,(在企业版中)还可以通过浏览器查看数据的图标可视化结果
这些监测信息的采集缺省是打开的,但可以修改配置文件里的选项`monitor`将其关闭或打开。